浅谈国际象棋文化与中国教育思维
文章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20-07-06 10:08
帕布洛·尼鲁达有一段名言:什么是国际象棋?国际象棋就是人类自我超越的见证。对某些人而言,国际象棋是音乐,而对另一些人而言,它是回话;在我看来,国际象棋是一首诗,一首充满战斗激情、智慧和意志力的诗篇。国际象棋是科学、文化、艺术、竞技融为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在棋类项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有助开发智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严密性,还可以培养人们战术技术思想意识和全局观点,增强人们工作中的计划性和灵活性,培养顽强勇敢、坚毅沉着、机智灵活等优秀的意志品质。这是经过多少年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科学论断,并且人们从它的棋子走法和规则中总结出了一些文化理念。
我们知道,国际象棋每方各有16枚棋子,分别是:一枚王,一枚后,两枚车,两枚马,两枚象和八枚兵。与中国象棋不同,国际象棋的王没有"九宫"的限制,可以走到棋盘上的任何一个格子;后是威力棋子,直、横、斜都可以走任意格子;象,没有界河的限制;马,没有蹩马腿的说法;兵,走到对方底线还可以升后。同中国象棋比,国际象棋棋子的灵活性都大大提高。从一些媒体的报道还看到,在中国IT界很有名气的北京华旗资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还为国际象棋总结出了一套文化理念,比方说,王体现了“深入实际,优化管理”,后体现了“重视女性,统合综效”,马体现了“鼓励创新,提倡共赢”,兵体现了“执着追求,实现理想”,并把这一套理论定位于自己的企业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之一,来统一员工的思想。国际象棋的思维和文化被企业所借鉴,其实对中国的教育思维方式改革也是有启迪的。
经常为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或正在读书的朋友们感到自豪,他们每天都会听到“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的口号。家长们,尤其是一些热爱并懂得教育的家长们也更为自己孩子的未来感到庆幸。教育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诸如“考试不公布成绩”,“调整课程安排”,“3+x等等。”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应试教育”改为“素质教育”,从文字上仅仅是两个字的变化,然而到底该如何变化却让真正关注中国教育的人士煞费苦心。通过教育改革的一段实践,许多人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变化的关键在于我们教育思想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我们该如何采取措施让受教育者接受与时俱进的教育方式。前一段时间从《读者》上看到的一片文章让人很受启发,是一篇对比中日两国历史学科考试题目的文章。上过学的都知道,我们的历史考试题目很多都是问某某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而日本学校的历史题目却大不相同,他们的历史考试题目是这样出的:“请回答,如果当年拿破仑没有兵败滑铁卢,欧洲的历史格局会如何变化?”,“请回答,如果中国收回台湾,对日本会有哪些影响,两国会交战吗?”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应试”与“素质”之间的差别。这些题目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思维深度和广度。这种考察学生历史的思维就是一种“象”的没有界河的思维,学好的历史目的一定不只是记住历史,而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学会从历史中总结经验去解决未来的问题。
回来我们看国际象棋所体现出的一些思维方式,恰恰有很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值得去吸取和借鉴的地方。比如说,马体现的“共赢”思想。有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又不得不承认,在与发达国际竞争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和人家比起来,好多地方是自己蹩了自己的“腿”。我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不如世界五强(美日英法德)。这种团队精神是需要从小培养的。那么我们会问自己,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如果在“团队精神”这个素质上去培养学生。比方说,王的“深入实际”,“王”尚且需要深入实际,那此刻还没有成为“王”的人该如何去做呢?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学生社会实践这一领域内始终没有质的突破,学校应该与社会(比如说企业界,当然这中间政府要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更广泛的联系,以给予学生更多实践的机会。这会减少学生们刚一步入社会的陌生感。比如“后”体现的“重视女性”,重视女性并不意味者去为她们准备好她们需要的一切,而是要充分给她们以施展和实践的空间。现代社会要求女性要更加的独立、自强、自主。这些素质从哪里来,从一点一滴的教育方式上变化而来。
国际象棋无疑是全世界普及的棋类,但是国际象棋在我国开展的时间并不长,从1956年开始,国际象棋才和我国传统的中国象棋与围棋一起列入国家开展的体育项目。在中国国际象棋选手多次国际比赛获得优秀成绩的激励下,特别是谢军两次获得女子世界冠军的鼓舞下,中国的国际象棋爱好者队伍愈加壮大。一些著名的高等学府还建立了国际象棋协会,像清华大学的紫光国际象棋协会和北京大学国际象棋协会。
这是从国际象棋中感受到的一些简单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很多是值得我们在教育中借鉴的。当然,并非民族的不好,中国象棋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吸取了民族文化的结晶。比如我们炮的“隔山打子”,这是西方人所没有的思维方式。听说,北京华旗资讯的总裁冯军先生还发明了一种加“炮”的中国象棋,目的是要体现“炮”的跳跃思维,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的确,教育也如此,学习别人的,也不要忘记自己的精髓。
华旗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情,他们出资举办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间的加炮的国际象棋比赛,华旗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赛先让中国大学生的杰出代表感受到国际化的浪潮,树立国际化思维,并保留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提到教育,常常想起小平先生的“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总是觉得国际象棋至少能帮我们带来一些思维方式的变化,并希望更多人了解国际象棋并喜欢国际象棋。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小学国际象棋课程开发研究